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浏览次数:3771 | 发布时间:2014-12-19 13:13:57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伙伴协议谈判等国际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创想,设立。后两个协议如果在预期内顺利谈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贸易规则、标准和格局,而它们都不包括中国,中国企业未来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将面对新的限制,同时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活动将受到阻碍,国际竞争力将被削弱。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简称中美BIT)谈判于2008年正式启动,截至2013年10月双方共进行了9轮谈判,已完成核心议题和双方各自关注问的初步讨论与技术性磋商。2013年7月《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联合成果情况说明》中表示:“中国同意与美国进行投资协定实质性谈判。该投资协定将对包括准入环节的投资的各个阶段提供国民待遇,并以‘负面清单’模式为谈判基础。”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其原名为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以后,全力推动打造跨太平洋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随着包括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加入,TPP将形成约8亿人口的市场,占全球经济约四成,规模比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还要大。TPP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但中国尚未被邀请参加TPP谈判。
过去常见的经济合作协议不同,TPP增加了“战略合作”的内容,涵括了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内容。TPP的初步目标,是在2015年实现成员之间的零关税,现在则将这一目标实现的时间定在10年之后。此外,TPP还涉及金融监管、竞争政策、经济立法、市场透明、反腐败等多个领域。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artnership,TTIP)的谈判于2013年6月正式启动。欧美自贸协定谈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诞生。该协定让欧美市场融为一体,包括相互开放银行业、政府采购等,统一双方的食品安全标准、药品监管认证、专利申请与认证、制造业的技术与安全标准,并实现投资便利化等。
中美BIT、TPP与TTIP谈判有共同特点,即作为三项协定的主要参加者的美国都极力推行全面和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除了传统贸易投资谈判中的关税、非关税壁垒和贸易便利化主题外,这三项谈判鄙省于增进服务贸易市场准人、加强兼容性、透明度与合作,大量减少监管示准方面的差异,同时维持卫生、安全与环保方面的高标准,以及制定全球关注的规则、原则与新型合作方式,包括知识产权和市场机制等议题。
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2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经济体。在这一背景下,中方需要通过与美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缔结投协定,确立更高层级的法律框架,从而切实提升中国投资者权益保障平,促进对外投资。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仍需谨慎作出实质性承诺。
这三大谈判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出有重大影响。通过融、税收、贸易、自贸区公司注册、政府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变革,测试中国进一步开放和接受美式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的承受力、风险防范机制。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就是要先行试验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积累新形势下参与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的经验,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开展相关谈判提供参考,从而为中国参与新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